一、 为什么要快乐的工作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与被接纳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当某个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通常需求不是静态的,它们根据经历和期望随时间和条件发生变化)。
1、 工作首先是为了生存的需要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那时我们可能不用这么辛苦的工作了,因为社会产品是按需分配的。(可共产主义时,每个人都把劳动当做毕生的第一需要)可共产主义离我们还很遥远-----。目前,我们还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工作,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既然必须工作,不管你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得工作(因为关系到你的生存)。为什么不快乐的工作呢?!
2、 工作着才有安全感
当一个人失去了工作,就会严重的缺乏安全感。饮食、衣着、居住、子女、-----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哪里还谈得上幸福。既然现在还有工作,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3、 只有工作才能被社会接纳和得到尊重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生存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如: 家庭----父母、姊妹、兄弟、亲戚、婆媳、翁婿邻里等; 学校----师生、同学、校友、----;单位-----上下级、同事、各部门---- 。(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在已不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时代了,我们需要别人提供的服务,别人也需要我们提供的服务。许多关系都是在工作中形成的。大家聚在一起都会问干什么工作的?如果回答啥也没干,很快就会被冷在一边。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没用的人,所以得不到社会的接纳和尊重。我们能被社会接纳和尊重能不快乐吗 !我想没有人愿意被社会所抛弃。
4、 快乐的工作于社会、单位、家庭和个人都有好处,何乐不为
1)、于社会——(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莫说我们的家乡苦,夜明宝珠土里埋。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儿遍地开。)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或等出来的。社会需要快乐的工作者。
2)、于单位——俗话说:一人向隅,满坐为之不欢。哪个单位里有这样的人,工作效率一定不高;心态好工作效率较高,单位效益才能高,社会也就进步快些。
3)、于家庭——情绪也影响家庭,一个的哥,因一元钱与乘客大吵,带着愤怒开车结果出了车祸,被送到医院抢救。其妻子正在家中炸吃的东西,得知消息慌忙奔向医院,却忘了关火,结果酿成火灾----
4)、于个人——社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生活越来越好(50年前、40年前、30年前、20年前、10年前或者5年前大家对比一下 )。快乐工作既能长寿又能大大提升幸福感。(想想今后的生活) 要造福一方,首先要造福自己。你自己内心充满热量,才能释放热量。(实话说,家庭、金钱、房子、汽车、孩子------都很重要,但要以你的存在为前提。)具有阳光心态就能健康长寿。(有人调查了122名患过一次心脏病的人,8年后发现最悲观的25人中死了21个,最乐观的25人中死了6个,结论是乐观者长寿。 )健康长寿就能名利双收。 二、影响快乐工作的因素
1、浮躁的心态和失衡的心理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它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我们经济上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看的很重。但经历近几十年的激烈变革后,尤其是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却越来越不被看重了。而有些不讲道德,没有信用的人却都生活的人模人样,到很吃得开,那么到底还要不要讲道德?!;再者一大二公条件下的平均主义的失败,也使国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对精神、理想失出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与信念,有的只是一切向钱看的心态;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法制的不健全,使不少的贪污腐败分子、官倒、不法的投机分子一夜暴富,使得国人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加之彩票的出现、文艺界人士的一曲成名、一夜成名以及畸高的收人,也使人迷茫。踏踏实实工作不如投机取巧,会干得不如会说的,他
能行我也试试------(这一切,都促使国人普遍产生了浮躁的心态。这种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我们不良心态的根源,是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最大心态问题)。于是没有人再愿意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人再愿意几十年默默无闻,没有人再愿意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工作,(加之体制的不完善,人们更关注显绩,忽视隐绩,都愿意当主角而羞于当配角-----于是有了形象工程、有了虚假的报表------)。
不少人刚上班就想高工资、没结婚就想要大房子、好汽车、有些人今天才提了股级明天就想副科、正科------。心高气浮,眼高手低,什么都想一蹴而就,一不如意即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比如有些销售失败的业务员,必定怨公司、怨产品、怨政策、怨市场、怨经销商,就是不怨自己。(中国人从小惯下的坏毛病------看看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没有先前的量的积累,没有先前的刻苦,一夜成名不现实(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饭要一口一口吃,日子要一天一天过,社会的进步,形容起来是突飞猛进,但也总要有个过程。当然努力了不一定就能得到,可不努力不奋斗,连希望都不会有。更不要说可能了。
不平衡,心里不平衡,他能吃好的我为啥不能?他能住大房子我为啥不能?他挣那么多钱我为啥恁少?他当官我为啥只能当兵?他能拿俩我为啥不能?-------按理说,这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生活进步不小,(与50、30、10年前比较一下----)可奇怪的是,财富在增加,可我们的满意感在下降;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早先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是开着汽车骂政府,领着低保骂社会。有人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哪个时代多好,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心情特别好;现在家里啥都有,就是心情不好。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2000多年来“均田地等富贵”几乎是所有农民起义的共同口号——目前的情况是两极分化和腐败使然(毛泽东时代有没有贪污腐败?一是太穷,大干部小干部,八毛钱买条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多吃多占寄生现象很难消除。再者运动频繁,三反五反、大跃进、困难时期、小四清、大四清、文革十年----。还有媒体的宣传吸引眼球----);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这样问:他拼命的干工作我为啥不能?他能吃恁大的苦我为啥不能?他读大学上研究生我为啥不能?他进监狱我为啥还在外面?他死了我为啥还活着------要当官得看清三
角形结构----而且总有退下来时候,官越大心理越难平衡----安阳---看看退下来疾病着的---;房子再大夜眠不过六尺,佳肴再美日食不过三餐-----看看住别墅的人---;钱有多少就够了呢?其实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看妇产科的婴儿和去那个世界的人-----想给后代留点----大清名臣林则徐有一段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话讲得是非常深刻。)。找好平衡点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2、对现实的工作不满意(因此失去热情)
理由无非是——工作太辛苦、收人和付出不成比例、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或者是工作单位不好听、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不少人的工作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我就是这样,---------当兵、教员、科长、经理------)其实不同的工作岗位各有利弊。无论什么工作都有它的艰辛和幸福,所谓好与坏只是人们对工作的态度有所不同罢了。如果你用积极上进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将会感觉到工作着就是幸福的,工作着就是快乐的;如果你用消极冷漠的态度去应付工作,将会感觉到工作是活受罪,工作很无聊。对于后一种人如果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因此在工作中要得到快乐,首先要摆正你的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工作中的快乐
有人说再快乐不挣钱也没用,钱是一定要挣的,没有钱生活无法延续,但,当金钱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而工作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挣钱,工作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人的生命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人的价值也具有两重性,一个是自我价值,一个是社会价值,工作既是谋生的手段,又是实现人生精神追求和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途径。如何证明自身的价值?只有努力的工作,让社会承认你的价值,给你一定的补偿,(承认的越多,补偿的越高)。你的个人价值才能得到实现。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难道不应该快乐的工作吗?!所以我们说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载体和形式,因为工作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和水平的最好平台。(那种靠吃喝玩乐带来的快乐绝不会长久,很快就会逆反------)。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追求名利,是在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小岗村沈浩)
如果说为了赚钱,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但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美国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杨振宁90了还在工作,这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当卖力。如果你跟着他们工作,一定会为工作时间太长而感到精疲力竭。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是为钱吗?美国企业家萨默·莱德斯说:“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许多人因为工作不顺心,常常有跳槽的念头。但是,不知他们是否知道每一份工作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宝贵的经验,它们都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当你准备跳槽的时候,不妨先转换一下自己的心态,以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单位、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领导,想一想跳槽是否能为你带来正面的效应,是否对你的人生价值有所提升,这是辞职前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老张对老李说:"我要离开这个单位。我恨这个单位!"老李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这个破单位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老张问:为什么?老李说:"如果你现在走,单位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单位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单位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单位,单位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老张觉得老李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老李问老张:“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老张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没有离开的打算了。”所谓时过境迁大概就是这样吧)。
许多人只看到新工作、新单位、新领导的优点,却没有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心情,轻易地放弃原本熟悉的工作,结果可能陷入更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事实上快乐工作,是世界500强企业所推崇的最佳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体味快乐,在奋斗中品尝快乐,在拼搏中实现快乐。优秀的员工必定快乐地工作! 也有人图虚名,这好听,那不好听。合肥一老人靠乞讨五年供了两个大学生,还不欠债,现在城里收废品的收人并不低。要那虚名有何用----。
当然有时也得认命。汉武帝时------命不好。
篇二:《快乐工作》心得体会
公司员工学习《快乐工作》心得体会
公司领导为了丰富职工娱乐生活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购买了《快乐工作》和《五星级员工》两本书给员工阅读。我抽空阅读了《快乐工作》感到受益非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的一生,除了吃饭睡觉,最主要的活动恐怕就是工作了。工作,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其次,从较高的层面来说,工作还是人们体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最主要途径。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化协作越来越成熟的时期,每个人所做出的工作都能比以往任何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尽我所能的利用才能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就成了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工作中不失去热情,你会生活的更快乐。”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曾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的一生中平均工作时间是9.1小时/天,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如果你在工作中毫无热情,得过且过,那除去睡觉休息的时间,我们生活中的大半时间都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快乐的工作不仅仅是关系到工作质量的问题,还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快乐工作等于快乐生活!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部分人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和热情,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被动地完成工作,在枯燥重复的感觉中消磨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书中都给我们作了分析。
首先是定位,寸有所短,尺有所长,一个人应该清楚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且以之作为主要条件来选择你的工作,而随波逐流或盲目跟风所选的工作自然不容易培养兴趣,又怎能有快乐呢?“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享受自己在奋斗过程中的幸福和快乐,就要选择正确的道路。”其次,高效的工作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拖延的工作作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所体会,当时间、精力在拖延中一点点的被磨掉,当没做完的工作越来越多,而限定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那种被山压迫一般的沉重感不是谁都可以谈笑应对的。因此有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慢慢变得烦躁不安,心情恶劣,就是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要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就要减少“不快乐”的事,“珍惜时间,管理时间,学习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减少低效率重复劳动”就是我们的工作良药了。
再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而后者则决定了事业发展的前景和深度,如果把工作当作人生中长途旅行的话,学习能力就是这个漫长征程中的一个个加油驿站。
最后一点就是协调好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了,工作带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又反过来影响工作状态,两者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我们既不能一味的疯狂工作,做个加班狂人,又
不能好吃懒做,纵情享乐。疯狂工作只是在透支自己的精力,很容易造成身体变差—加倍工作的恶性循环;而好吃懒做则是种消极的生活状态,是任何一个投入生活的人所不耻的。如何快乐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了解自己,确立方向,高效工作,和谐人际,协调生活。如果你还在为工作而烦恼,就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即使不能做到如鱼得水,也应该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庖丁学习。
篇三: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演讲稿
快乐工作 快乐生活
最经的各位领导、可爱的同事们:
我很欣赏一句话,那就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快乐,快乐的工作才能更快乐的生活。
人生是酸甜苦辣的混合体,人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工作的乐趣
经常和朋友聊天,聊得最多的莫过与工作和生活。工作与生活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一个上班族而言,无论你是否喜欢工作,它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某种意义上,工作占据我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如果我们不能对的工作产生兴趣,那我们就是在浪费生命。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工作,可以使我们活的充实,有满足感。工作不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人生价值、社会理想??的途径,因此,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和评价工作才能拥有快乐的工作。比如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司员工,同样是每天辛苦的工作,可是收入远不及社会上的一些人。如果我执着于此肯定会心理失衡,更何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何况物质的富有并不能使我们快乐,精神的满足才更重要。所以,我以我能进入吉利汽车公司而满足,所以,我以我所从事的工作而快乐,我也会以我最大的热情和力量投入到我所热爱的工作中去,我能够每天早晨满怀希望的出门,晚上快快乐乐的回家来,都是工作带给我的乐趣。
从开始工作的那天起,我一直都在经受着生活的各种考验;接受各种挑战,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为着生活而奔波;失败着,经历着,磨练着,今天我终于进入了吉利汽车公司,酸甜苦辣,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珍惜。有些事,错过了就不能再回来;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这一切来得不容易。 所以我们天要塑造阳光心态,好好的享受每一天,享受过程,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生命是一个括号,左括号是出生,右括号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争取用精彩的生活,良好的心情吧括号填满。
生命的意义不在美丽的言辞中,不在璀璨的成功里。而在于实实在在的追求中。即使跌倒了,也要怀着坚定的信念站立在天地之间。与其用诗人的眼光看待秋天的萧条,不如用农民的眼光看待秋天的收获。 悲伤的尽头是微笑在闪烁,痛苦的尽头,有幸福在等待,不要想要逃避是为了追逐那个梦而踏上旅程,其实只是想借这个题提醒一下自己:开心工作,快乐生活。我想,这是一种境界吧。当你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如意,不如意时,告戒自己,提醒自己,亭前花开花落,窗外云卷云舒,生命中总交织着这样那样的悲喜。当你做什么都有一份坦然,一份淡定时,当你面对什么都有一份从容,一份释然时,你便真的有种禅的洒脱了。宽以待生,宽以待人,其实收益的还是自己。 “阳光心态”并不只是一个微笑也不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还有自我信任、学习欣赏别人、懂得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心境平和、怎样有一个知足的心态??把阳光心态送给亲人、朋友、同事,
让他们获得好的心情,生活得更开心,让每个人都带着好心情——慢慢品生活之美!